十堰市竹溪县“布重点、解难题、管长远”全力冲刺“开门红”
开局即决战。开年以来,十堰市竹溪县多措并举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为县域经济蓄势充能。
布重点。县域经济发展主体在企业,重点在产业转型和科技创新。融入十堰市“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体系大局,结合竹溪县产业发展实际,重点围绕生物医药健康、新型电池、绿色食品饮料和文旅康养四大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梯次建立企业发展后备库。一是专精特新企业力求释放活力,计划培育百草堂、钰邦等成为省级“单项冠军”“小巨人”企业,培育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4家省级两化融合试点企业,建立细分行业领军企业动态培育库,并强化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营造发展环境。二是高企申报力求新突破,成立高企申报工作专班,按照“一企一册表”要求,深入企业分析解答申报遇到的实际问题,帮助企业准确掌握申报认定条件,熟悉申报流程。目前已有云浩药业、双竹生态等8家企业进行了高企注册申报。湖北双竹生态食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去年投入300多万元研发胚芽米,今年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产品,积极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三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力求提质增效,在竹溪县相关企业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着力提升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发展能力,争取新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210家。
解难题。针对县域企业研发水平低、科技投入不足的难题,一是进一步优化财政科技支出结构,计划2024年财政科技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2%以上;二是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力度,2月召开研发费归集专题培训会,明确研发归集相关数据关键词和各表数据关系,方便企业高效填报。建立通报制度,每日通报归集比例和各企业数据归集情况。建立跟踪包保制度,与统计局人员一起到重点企业、重点单位,边填报边校对边汇总。三是确立项目倾斜重科技投入思路,抢时间、抢进度,积极将建材、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华兴新材料等企业,纳入国债项目申报名单,从而提振企业科技投入信心。
管长远。搭建创新创业长远机制平台,从而优化产业升级、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一是结合十堰市竹溪实际,强化以双竹生态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省级乡村振兴基地、蜂情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石板河生态旅游为代表的星创天地等平台服务能力,在创业服务、人才服务和资金服务方面,吸引一批科技型初创企业和科技型人才到县域聚集。二是进一步深化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组织有技术需求的企业,参加省、市组织的高校进企业对接活动。三是加快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在已有6个乡镇建立省级特派员工作站的基础上,计划15个乡镇全部建设,吸纳174名省、市、县科技特派员和横向专家进站,为基层创新创业、技术服务提供平台。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