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十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第20230701号建议的答复
索 引 号 | 011043145/2023-24513 | 分 类 | 科技 |
---|---|---|---|
发布机构 | 网上赌搏网站 | 发文日期 | 2023-07-20 |
文 号 | 无 | 有 效 性 | 有效 |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省人才引、育、留、用,解决校企结合最后一公里”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调动好高校和企业积极性,探索实行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符合型工科人才的有效机制,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近年来,我们围绕精准引才、系统育才、科学用才、用心留才,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引智引才、聚才用才工作体系,重点推进中央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科技副总、科技人才服务企业项目,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在打通校企联合培养“最后一公里”上取得较好成效。
一、突出政策引领做好顶层设计
一是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强省建设的意见》等“1+4”系列文件,其中《关于加强人才发展激励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聚焦人才发展激励,突出放权松绑,激发人才创新动力。对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顶尖人才及团队,坚持“即来即议”“一人一策”,在人才及团队分类认定、岗位设置、职务职称、科研立项、经费资助、薪酬待遇、服务保障等方面提供个性化支持。二是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以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为契机,聚焦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需求,发布《湖北省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探索“湖北经验”。
二、聚焦卓越工程师队伍建设
深入高校、企业和相关部门调查研究,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军民融合办、发改委、教育厅、经信厅、财政厅、人社厅、国资委等部门,联合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卓越工程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研究制定《湖北省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联合培养操作目录指南》,明确30条试点高校和企业各阶段任务与责任,搭建联合培养框架,为校企合作提供工作指引。印发《湖北省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工作方案》。聚焦湖北重大产业布局,积极争取武汉光谷成为中央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园区(全国共5个),推动18家试点企业与9所省内外试点高校密切合作,完成2022、2023年度272人招生任务(其中工程博士75人)。创新实施省级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项目,支持东风汽车公司、武汉众宇动力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高校匹配开展联合培养,首批遴选匹配39家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展联合培养。支持实行联合培养“双导师制”,鼓励高校导师到企业挂职(兼职),企业专家到高校授课或将专业课主课堂移至企业,加强校企导师之间联系沟通。
三、构建产教融合推进机制
一是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2022年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选择国家重大战略和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相关专业的学生达到2.8万余名,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培育人才的格局逐步形成。二是认真做好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工作,布局建设3个湖北省产教融合型城市,打造5个湖北省产教融合型行业,建设培育400余家湖北省产教融合型企业,重点建设100余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产教融合型企业。三是积极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推进校企一体化发展。目前,全省已组建职业教育集团76个,参与企业达1500多家,其中15个职业教育集团入选教育部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总数居全国第6。如支持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职教集团,支持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牵头组建湖北跨境电商职教集团,支持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长江流域109家院校、企业、行业组织共同组建长江大保护职教集团。
四、组织校企合作对接活动
一是创新性组织实施了科技人才服务企业专项,探索产才融合新方法新途径,将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资源与企业创新资源充分融合,支持引导拥有创新成果的青年科技人才带领团队服务产业一线,为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发展规划、人员培训等提供服务,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出题--人才答题--市场驱动”的产才融合长效机制,立项97个项目,预计引导企业资金投入2亿元,联合培养科技人才500名。二是组织“职业院校企业行”活动,掌握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需求情况,探索建立校企紧密合作机制,拓宽职业院校服务领域,优先推荐毕业生区域内就业。2022年,组织全省职业院校书记、校长共走访各类企业6417家,深入对接企业需求。三是持续开展选派“科技副总”服务中小微企业工作,2022年选派第三批 “科技副总”251名,三年共选派775名,为高校及科研院所人才提供发展平台的同时,有力破解了基层创新资源不足的难题,缓解了一线人才匮乏的压力,获得高校和专家、地方和企业的一致好评。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瞄准人才“引、育、留、用”各个环节,以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为契机,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系统的内部生态,围绕五大优势重点产业,继续加强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坚持需求导向引导高校动态调整学科设置,推进人才培养链与产业价值链深度融合。继续推进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科技副总、科技人才服务企业专项等,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鼓励企业建设创新联合体、博士后工作站、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在研发生产实践一线识别培养人才,推动人才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湖北网上赌搏平台
2023年7月20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