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赌搏网站

湖北政府网 |邮箱|计划管理|工作后台 |自科基金验收入口| |登录|注册

关于省政协第十二届第五次会议第20220253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省政协第十二届第五次会议第20220253号提案的答复

2022-08-18 16:02 网上赌搏平台
索 引 号 011043145/2022-36136 分    类 科技
发布机构 网上赌搏平台 发文日期 2022-08-18
文    号 有 效 性 有效

您提出的关于“改革科技创新评价机制,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的提案收悉。提案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中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要求,对比我省与深圳等先进地区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方面存在的差距,分析指出“我省创新资源对企业创新支持力度不够、高校在科技成果评价中话语权过高、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转移”“实行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机制,增加企业领军人才在科技评价专家的比重”“把科技成果转化纳入重要评价指标”等建议,对改进我们的工作有重要价值。综合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税务局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推进情况

近年来,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水平进入全国的“第一方阵”,形成一批具有区域创新特色的优势产业,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强化。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三个过万”,有力推动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

(一)培育壮大企业创新主体。坚持梯次培育、精准施策,发展科创企业队伍。一是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十百千万”行动。推动科技领军企业培育、百强高新技术企业评选、强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服务,实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更加常态化、便利化、一体化,形成“发现一批、服务一批、推出一批、认定一批”培育链条。二是启动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计划。统筹资源重点培育10家左右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打造湖北科技企业创新标杆。三是组织开展科创“新物种”企业培育。支持瞪羚、独角兽、驼鹿等新物种企业创新发展,培育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科创“新物种”企业。

2021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145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124家、认定首批新物种企业543家,着力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今年科创企业数量再创新高,1-7月份,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完成申报数量4097家,较上年同期增长43.5%,评审通过企业数量2616家,较上年同期增长111.8%;截至8月15日,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总数达16832家,已超2021全年入库总量(14124家)19.17%,同比增长98.2%;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41家,总数达2357家,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72家。

(二)推动落实企业创新支持政策。出台系列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一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相关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在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在上述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其中,制造业企业从2021年起、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022年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二是设备、器具一次性扣除。对企业在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进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单位价值超过500万元的,仍按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等相关加速折旧规定执行,其中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在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置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在500万元以上的,可以按照单位价值的一定比例自愿选择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三是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服务型企业税率优惠。对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或技术先进服务型企业认定标准的企业,在取得资格认定后,可享受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调动了企业的创新积极性,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2021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0317.5亿元;今年1-6月,全省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5245.6亿元,同比增长11.2%。

(三)不断优化企业创新生态。加强部门协调联动,改革攻坚,打造一流的科技创新生态。一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坚持以创新主体需求为导向,制定出台“优化科技营商环境19条”,39个行政事项实现“零跑动”。二是不断完善科技项目组织机制。遵循科技创新规律,探索“定向委托”“揭榜挂帅”“赛马择优”等项目组织方式,围绕全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分类开展技术攻关,2021年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近500项。三是加快搭建企业创新平台。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支柱产业领域布局建设了683家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93家省级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坚持需求导向完善技术平台体系,2021年,由企业牵头或参与推进筹建7家综合性技术创新平台、新建6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6家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7家产业技术研究院、89家中试基地、50家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基地、54家省级星创天地。四是创新企业科技金融服务。深入实施科技金融“滴灌行动”,2021年,556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入库企业获得省创投引导基金等政府引导基金参股子基金投资支持65.05亿元;6679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入库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近170亿元;推进战略性新兴企业上市,新增19家科技型上市企业,增补68家省级“金种子”企业;搭建科创企业增信平台,推出“再担科创贷”,弱化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反担保要求。五是提高技术要素市场配置效率。以获批建设湖北·汉襄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为契机,成功举办长江科技创新要素大会暨首届湖北技术成果交易会,开展“鄂来拍”“鄂来揭”“鄂来投”和“联百校、转千果”等活动,科技成果集聚效应加快形成。2021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100亿元,同比增长25%;今年1-7月份,全省累计认定登记技术合同41738项,同比增长63.97%,合同成交额1780.78亿元,同比增长62.47%。六是支持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修订完善《出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在年度考核中对国有企业创新给予加分奖励,2021年省出资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4.9%。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网上赌搏网站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发挥湖北科技、人才、产业比较优势,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着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一)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企业作为出题人、答题人和阅卷人的作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完善企业技术参与创新对话与咨询机制,提升企业在科技计划项目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改革科技计划管理和选题机制,构建面向产业、企业科技创新需求的科研项目组织方式,更多由产业界出题,企业牵头承担省级科技重大项目数不低于总量的60%。改革重大创新产品应用推广机制,优化政府采购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审批流程,探索重大装备首台套、重点新材料首批次推广应用示范支持制度,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

(二)加大创新主体培育。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十百千万”行动,集中力量、倒排工期,完成培育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10家左右、支持100家左右创新型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00家以上、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00家以上的年度目标。推进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建设,完成全年新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30家以上,实现市州大学科技园全覆盖,推动湖北青创园建设。实现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30%。

(三)加大企业帮扶力度。“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入企业、深入一线,精准摸清企业面临的困难和诉求,加强力量资源下沉和科技惠企政策落实。加强与财政、税务部门对接,抓紧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奖补“免审即享”兑现政策,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补资金尽快到位,进一步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至100%,落实好技术开发及技术转让增值税免税、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减免、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征等政策。深入实施科技金融服务“滴灌行动”,充分发挥国有投资平台集聚带动作用,运用市场化机制,建立覆盖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全链条的科技创新投资基金体系。启动实施企业创新积分制度,推动商业银行开发“科创贷”“成果贷”“人才贷”等,为科创企业提供纯信用贷款,持续为省内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优质投融资服务。

(四)推进科技成果赋权和评价改革。抓住我省获批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的机遇,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加强政策评估监测,加快落实职务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三权改革”,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激励力度,扩大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范围,深入推进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试点,完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制度,激发内生动力,力争取得一批向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复制推广的试点经验。

(五)推进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推行聘期评价、长周期评价,探索人才评价“注册积分制”和“举荐制”,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引导创新人才有序流动,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采取科技项目负责人或团队委任、往届科技特派员留任和重点领域揭榜等方式,引导更多科技人才向基层倾斜、向农村覆盖、向武汉以外城市流动,构建体现科技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机制。围绕树立良好导向,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奖励力度。

感谢您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网上赌搏网站

2022年8月18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 
韦德体育官网 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 亚洲博彩平台排名 澳門威尼斯人博彩 澳門賭場 宿迁市林业局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 中山市卫生健康局政务网站 长治市林业局 西宁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