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政协第十二届第四次会议第20210158号提案的答复
索 引 号 | 011043145/2021-50725 | 分 类 | 科技 |
---|---|---|---|
发布机构 | 网上赌搏平台 | 发文日期 | 2021-08-30 |
文 号 | 无 | 有 效 性 | 有效 |
收到你们提出的“加快我省科技成果转化 释放创新驱动效能”提案后,我厅进行了认真的学习研究。我们认为,提案指出的我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5个问题,十分精准,切中了要害;提出的5条建议针对性强,对全面、深入推进全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经与提案会办单位省经信厅、省人社厅反复沟通研究,现就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生态
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的关键环节,而其政策这是决定转化的主要因素。我省高度重视政策体系的优化完善,并将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优化政策生态。
(一)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
“十三五”以来,为加速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推进科技成果供给侧和需求侧紧密结合,我省先后制定(修订)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法规政策文件30余件,包括“科技成果转化十条”及实施细则、“高校院所服务企业新九条”“激励企业研发活动十一条”及实施细则、《湖北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湖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办法》《科技创新支撑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的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若干措施》《湖北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湖北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与扶持暂行办法》等。近期,省委、省政府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强省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等文件,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积极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
2020年,国家将湖北工业大学纳入国家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范围。为推动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省政府建立了省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所有权试点联席会议制度。湖北工业大学制订了《湖北工业大学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方案》,并已审定组织实施。目前试点工作正有序推进,阶段性工作成效得到科技部的高度认可。
(三)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宣讲。
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线上线下结合、与年度工作同步推进的方式,组织开展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引导创新主体用好、用足、用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政策。编制印发科技成果政策汇编和解读,并通过新华网、人民网、湖北日报等主流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扩大政策影响力;组织开展政策宣传月活动,集中宣讲科技政策,增强政策显示度;充分利用公众号、小程序等网络平台开展宣传,提升公众关注度和享受率;发动各级科技管理部门,深入高校院所、重点企业、高新园区开展宣传,推动政策进一步落地落实。
下一步,网上赌搏网站将会同各有关单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一是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评价制度改革,贯彻落实《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制订我省改革实施意见,并配套完善评价工作指南、分类评价标准、机构和人员服务规范、评价工作规程和“五库一目录”公共服务平台;二是加强政策宣讲,指导督促省属科研院所进一步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协调推动中央在鄂单位参照湖北政策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让成果转化政策红利真正落到实处;三是大力推进湖北·汉襄宜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建设,发挥示范区先行先试优势,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新模式;四是发挥湖北工业大学载体作用,积极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并适时推广应用成功经验做法。
二、关于完善市场化成果转化机制
围绕提升科技成果供给质量和效益,着力强化引导扶持,树立应用导向。
(一)强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的成果转化导向。
一方面,把满足企业技术需求,作为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依据,制定项目申报指南时征集企业技术需求、项目评审时最大限度地邀请企业专家参加,让企业技术需求在科技项目立项时得到精准反映;同时在项目任务书中明确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要求,加强省级计划项目验收时对成果转化成效的考核力度,将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作为项目验收和再次承接科技计划项目的必备条件。另一方面,创新项目组织形式,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悬赏揭榜。面向产业、企业科技创新需求,聚焦湖北省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发展急需的科技成果,通过悬赏揭榜方式,攻克一批制约湖北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
(二)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供需一体化。
以建设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组建新型研发机构、组织校企对接活动等为抓手,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大力推进省内高校院所围绕企业的技术需求,开展联合开发、委托开发和企业自主开发,最大限度地实现科技成果的供需一体化,切实增强科技成果供给的针对性、有效性。为此,网上赌搏网站研究制定了《湖北省新型研发机构备案管理实施方案》,大力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重点支持北斗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光纤传感、免疫调节药物、肿瘤基因诊疗、光通信网络器件等5个产业创新联合体建设,全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总数达25家。
(三)强化职称评审、人才评价中的成果转化导向。
按照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要求,省人社厅会同网上赌搏网站修订完善了《湖北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鄂人社职管〔2019〕17号),新的评价标准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更加注重品德、能力、业绩导向。评价范围涵盖科技创新全产业链条,涉及自然科学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科技服务)、科技咨询服务3大类17个专业类别,分类建立了从事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技术转移服务等科技创新人才的评价标准,进一步凸显了人才评价“指挥棒”对科技创新的激励引导作用。
同时,打通了非公企业人才职称申报渠道,科技、教育等领域民办机构与公立机构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享有平等权利。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离岗创新创业或到企业兼职,其离岗创新创业或兼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和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对符合相关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不受基础职称限制,直接申报评审(认定)高级职称,进一步激励海内外优秀人才来鄂创新创业。
(四)引导科技人才服务成果转化一线。
为鼓励科技人才向基层、生产一线集聚,促进成果转化应用,网上赌搏网站制定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专项行动湖北专项实施方案》,引导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做好科技人才与企业技术需求精准对接,推动科技人才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组织实施了引进外国人才和智力项目,2020年立项39项,引进海外高端人才89名。百人计划评选出21名科技人才和双创战略团队,评选出61个创新创业团队。
省经信厅会同省委人才办联合印发《选派科技人才到中小微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工作实施方案》,计划从2020年起连续5年,每年选派200名左右科技人才,对口担任中小微企业“科技副总”,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20年,共选派234名中小微企业“科技副总”到岗服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14个,正在解决技术难题320个;促成科技成果转化100个,正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253个;为企业培训员工3597人次,引进158名,达成项目合作协议164个,合作协议成交额8678万元。
(五)引导科技金融支持成果转化。
为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和科技企业培育“最先一公里”的问题,我省出台《湖北省科技金融服务“滴灌行动”方案(2020-2022)》,采取以政府引导基金为桥梁和纽带,聚集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等各类“金融甘露”,为全省高新区、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和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创新主体提供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协同各类银行金融机构为湖北97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投融资服务,贷款余额达277.65亿元。同时积极发挥省创投引导基金作用,坚持对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精准扶持,引导社会资金向早期科技型企业和创新链上游聚集。
下一步,网上赌搏平台将会同有关单位,一是推动高校院所建立面向市场的研发机制,引导科研人员通过横向合作方式服务企业创新,畅通科技成果转化职称晋升渠道,不断强化科技成果产出的针对性,进一步提升高质量成果的产出数量;二是实施专利前评估制度,取消对专利申请给予资助奖励和对专利人支付专利费补助支持政策,解决高校院所专利“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实施”的问题。三是继续选派“产业教授”“科技副总”“科技副职”,全过程、全方位服务企业科技成果转化。
三、关于提升科技企业创新性能力
企业是实施成果转化的主体,着力在科技型企业最强做大上下功夫,提升承接转化能力。
(一)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百千万”工程。
今年,网上赌搏平台印发了《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千万”行动方案》,明确通过实施“万企入库”“千企提能”“百企创强”等举措,培育100家创新领军高新技术企业,抢占产业创新制高点,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扶持1000家成长性较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增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企业竞争力;建立10000家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库,将符合发展方向、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对象。通过相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半年来,全省8485家企业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数量已超2020年入库总量(743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加大,上半年投入188.5亿元,较2020年全年增长13.75%;产出各类知识产权95580件,同比增长36.58%;全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332家,预计全年申报数超过6000家。
(二)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
“双创”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形式和重要途径。我省着力推动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载体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功能,搭建公共技术平台,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引导更多高校院所的科技人员到孵化器、众创空间里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推动更多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目前,我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超过300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56家),众创空间400余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83家、省级众创空间263家,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7家),每年新增在孵科技型企业5000余家。
下一步,网上赌搏平台将会同各有关单位,促进工业企业与高校院所“结对”合作,引导规上企业组建研发机构,增加研发经费,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承接能力。
四、关于优化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机制
为了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和难点,以问题为导向,着力构建信息畅通、网络相通、服务贯通和市场联通的公共服务体系。
(一)强化“互联网+技术转移”平台功能。
强化湖北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科惠网)功能,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科技成果精准匹配、企业个性化精准对接、技术交易服务网络、信息共享等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服务。科惠网自2015年开通以来,注册用户已达4万人,集聚国内外各类资源40TB,囊括省内外可转化科技成果15万项,技术需求9644项,入驻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中介机构、企业共计7500家,各类产业技术专家1.5万余人。目前访问量已突破1500万,位居国内同类平台前列。
(二)完善全省技术转移体系网络。
以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6+2+1”体系为基础,布局建设“园区基层站点+资源分站+服务分所”的信息流转与成果转化服务节点,加快构建“纵向联动、横向互通、覆盖全省”的技术转移体系网络。目前共建有146家站点、6家服务分所。同时与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华南中心、郑州中心、海洋中心等20家国内区域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实现了资源共享、业务协同。
(三)加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设。
按照“机制创新、评价促进,奖优罚劣、动态管理”的要求,以开展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认定和绩效评价奖补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全省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目标导向,激活释放其服务潜力,引导和激励中介机构加强专业化服务能力建设。目前,我省拥有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家,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79家。
(四)加快技术转移人才培养。
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设立湖北技术转移学院,聘请北京、上海等地技术转移培训导师,编制培训教材,建立“课程学分+实践学分+考试认证+签约挂靠”的培养模式,重点培养了一批兼顾行业技术背景和技术转移专业知识的“技术经理人”、科技“店小二”队伍。截至目前,累计培训13000多人次。
(五)持续开展科技成果对接活动。
网上赌搏网站从2020年起,组织开展“联百校转千果”系列活动,建立“省长推动、厅长搭台、校长带货、市长引智”机制,以线上直播和线下互动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开展高校科技成果云推介和企业需求云对接活动。截至目前,共举办14场活动,吸引近1500万人次在线参与,促进高校与企业达成800余项合作意向,意向金额近30亿元。另外,组织召开了长江科技创新要素大会暨首届湖北技术成果交易会,并同步举办“鄂来创”科技创新要素展示区巡展、“鄂来拍”专利成果竞拍交易专场、“鄂来揭”企业技术需求揭榜挂帅专场、“鄂来投”技术投融资活动,现场拍卖11项科技成果,总成交额达2635万元;5项技术需求被10所高校院所认领,意向合作金额达5410万元;相关金融机构与企业签署投资协议,签约金额近8亿元。省经信厅聚焦原材料、装备、电子信息产业,先后在宜昌市、襄阳、武汉举办了产学研用合作对接系列活动,征集技术需求313个,发布技术成果559项,达成合作协议32项。
(六)大力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
为破解我省中小企业的中试验证难题,加快推进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在省内产业化应用,我省制定出台了《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组建方案》,将具有中试服务能力的单位纳入备案管理,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向社会公开发布,并根据为湖北社会企业提供中试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予以事后奖补。2020年已备案认定首批27家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据统计,各中试基地累计开展中试服务2178次,服务企业711家(次),促成880余项产品面世,对推动湖北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贵单位提出的建议,针对我省科技成果转化专业化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重点开展如下工作:一是大力推进中试基地建设,优化中试基地建设审批程序,推动各地方政府部门围绕本地区重点行业领域建设综合性中试基地,推进各部门加大对中试基地的支持力度;二是不断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引导技术转移机构向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推动高校院所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加快技术转移经理人培育,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三是继续开展“联百校转千果”、产学研用合作对接等系列活动,搭建完善高校院所科研人员与企业的交流渠道,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鄂转化落地。
感谢贵单位对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