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政协十二届第一次会议第20180360号提案的答复
索 引 号 | 011043145/2019-15844 | 分 类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湖北网上赌搏平台 | 发文日期 | 2018-09-02 |
文 号 | 无 | 有 效 性 | 有效 |
您提出的省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20180360号提案《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十堰深度贫困地区科技扶贫支持力度的建议》收悉。我厅综合省委农工部、省农业厅、省林业厅和省扶贫办的回复情况,现一并答复于您。
十堰市是全国、全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全省深度贫困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我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十堰特色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2017年,省农业厅重点支持郧西(马头羊)、竹山(茶叶)、竹溪(茶叶)、丹江口(柑橘)、房县(食用菌)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落实涉农资金44615万元用于支撑十堰深度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和农技推广队伍开展技术推广,有力推动农业关键技术落地生根。省扶贫办实施“雨露计划”,重点抓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2017年投入1.45亿元扶贫资金用于贫困户子女职业技能提升,同时利用“千企帮千村”“三乡工程”等平台增强农村种养科技含量,增加总体收入附加值。
作为秦巴山片区脱贫攻坚工作和郧西县区域协作定点帮扶工作牵头部门,网上赌搏平台切实履行牵头职责,积极协调其他省直相关部门,从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科技成果转化、产业优化升级、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和民生科技服务能力提升等多方面全方位推进十堰科技工作。近年来,十堰市科技创新亮点频出:在省委、省政府最新通报的全省市县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中,十堰位列优秀市州第三名;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36.2亿元,增幅16.1%,占全市GDP比重14.5%;2017年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2项,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19.5亿元,同比增长39.3%;获省政府科学技术奖励17项;建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3家,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27家;成立了省属高校首家知识产权研究所。这些指标在全省均属前列,十堰市为秦巴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科技扶贫方面,网上赌搏网站先后发布了《湖北省关于科技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网上赌搏平台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方案》《网上赌搏平台科技助力产业扶贫方案》《湖北省科技特派员“百县千镇万人”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通过多种手段、渠道将科技扶贫资源向十堰市优先倾斜,2017年在十堰市投入省级项目、争取国家项目总和超过2800万元,2018年第一批已下达十堰市省级计划项目达65个2223万元。每年为十堰选派省级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100人左右,进村入户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并帮助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每年组织推荐秦巴山农业科技创业骨干参加科技部开展的创新创业技能培训,为十堰培育科技创新创业主体。在十堰建设国家级星创天地3个,省级星创天地5个,市级星创天地17个,为科技扶贫提供创业载体。重点面向十堰开展了“乡镇农副产品网上市场(淘宝店)”建设和秦巴山区(十堰)“民间好产品”评选推介活动,创建118家以销售当地特色农副展品为主的网店,上线农副产品3300多个,探索了一条山区精准扶贫工作新路径。
在驻点帮扶方面,在郧西县长岗岭村引进食用菌产业,与桑蚕、畜禽、核桃和林下经济有机融合,探索了政府投资、能人参股、村集体和贫困户受益的政府资金折股收益模式和“集中制袋、分散种植、独立销售、大企业兜底”的食用菌发展模式。积极联系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市农科院的技术力量,与十堰市张湾区柳家河黑猪养殖基地签订桑叶收购协议,与随州裕国菇业集团、武汉市凯迪生物质能源公司达成香菇保底收购和废菌包回收承诺,科技精准扶贫效果显著,成功打造了秦巴山片区脱贫攻坚科技样板。2017年累计协调投入各类资金380万元,帮助长岗岭村增加集体收入20万元,实现78户184人脱贫摘帽,整村实现提前一年脱贫出列。2018年在扩大食用菌生产规模的基础上,重点实施农业科技项目解决巨菌草种植、核桃挂果等技术难题,为全县农业产业发展解决技术瓶颈,下一步还将在水产养殖等方面拓展科技支撑产业扶贫新路径。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大对十堰的科技扶贫支持力度。
一、抓产业扶贫,构建片区产业技术支撑体系。
一是加大科技项目投入。围绕十堰市优势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通过实施科技项目积极扶持龙头企业与新型农业合作组织,支持贫困地区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推广转化和示范应用一批成熟、急需的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建设推动全市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群众增收致富。二是打造扶贫产业创业载体。指导支持十堰市建设一批融合科技示范、技术集成、融资孵化、创新创业、平台服务为一体的“星创天地”、科技园区,营造专业化、社会化、便捷化的农村科技创业服务环境。推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探索“园区+贫困村+贫困户”的方式,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提供就业岗位。三是培育扶贫创业主体。积极引导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深入农户结对帮扶,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开展服务。鼓励科技人员带着技术和项目进村入户,挖掘农村存量经济资源,以技术入股等形式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抓智力扶贫,构建片区科技人才支撑体系。
一是加强科技培训。依托全省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三区”科技人才培训班等培训手段,积极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发挥人才、成果、基地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形式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对秦巴山片区返乡农民工、本土科技人员、大学生村官、乡土人才、科技示范户等广泛开展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农村实用技术、创业就业技术精准扶贫培训。二是结合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特聘农技员等工作,引导科技人员发挥自身科技优势,将科技、经营、管理知识等现代生产要素带入农村,培育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三是通过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扶贫日”、支部主题党日等形式,聚焦深度贫困县开展农业技术咨询和服务,为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难题,提高农民科技意识、科技致富能力和科学素质。
三、抓信息化扶贫,构建片区科技信息服务体系。
进一步整合加大民生服务的信息化力度,建设秦巴山片区“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和农技推广“云平台”,为片区群众提供政策、市场、技能等信息咨询和科技服务。围绕农村居民“业、教、保、医”等方面的信息服务需求,通过电脑、手机(党群通APP)、ITV(智慧农村电视平台)、村级站点信息触摸屏等多元服务终端的应用普及,推进农村公共信息服务“进村、入户、上手”。与省委组织部合作共建十堰市村村通平台,设本村概况、村级党务村务、便民服务、本村特产、农资团购、农家书屋、技能培训等栏目,所有村级事项与之一一对应公开。在十堰市开展智慧乡村信息服务体系(农科驿站)应用示范,打造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智慧新农村示范样板,实现农村产业发展智能化、乡村治理现代化、公共服务均等化。
尊敬的林华委员,您对我省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和建议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动力和前进方向,我厅将持续加大对十堰的科技扶贫支持力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应有力量!
湖北网上赌搏网站
2018年9月02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