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赌搏网站

湖北政府网 |邮箱|计划管理|工作后台 |自科基金验收入口 |登录|注册

关于省政协十二届第一次会议第20180101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省政协十二届第一次会议第20180101号提案的答复

2018-08-21 17:10 湖北网上赌搏网站
索 引 号 011043145/2019-15840 分    类 其他
发布机构 湖北网上赌搏平台 发文日期 2018-08-21
文    号 有 效 性 有效


  您在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促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建议》(第20180101号提案)已获悉,非常感谢您对我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网上赌搏平台针对您所提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落实,现将有关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网上赌搏平台、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省教育厅、省农业厅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科技扶贫开发工作,不断加强各方投入,合力共推脱贫攻坚。

  一、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保障脱贫攻坚

  一是改进和完善财政支持方式。近年来,省财政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逐年加大投入力度,为科技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2015-2017年,省级财政科技投入累计达到102.7亿元,年均增速达12%,占省级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不断提升。根据不同类型的科技项目采取不同的支持方式,对基础研究项目主要采取“前资助”支持,对应用研究项目主要采取“后补助”等间接投入方式支持。

  二是推动形成财政资金竞争分配机制。省财政厅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财政项目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通过引进竞争机制,采取招投标等方式,将资金分配从“一对一”单向审批安排,转为“一对多”选拔性安排。

  三是加快财政资金基金化运作。自2008年以来,省财政累计出资7.6亿元设立省级创投引导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扶持初创期、早中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截至目前,引导基金已参股设立子基金23只、总规模超过50亿元,实现财政资金近8倍的放大。投资企业400余家中,有12家已成功上市,40多家挂牌新三板。

  四是提升省级科技精准扶贫专项。2017年,网上赌搏平台针对贫困地区实际需求,将省级科技精准扶贫专项额度加大到850万元(任务800万元),进一步促进了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以科技精准扶贫项目为载体,引导建设产业示范基地34个(任务20个),进一步辐射带动了贫困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

  二、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脱贫攻坚

  一是全面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为有效推动我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网上赌搏网站会同省教育厅制定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等配套文件,2017年,把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纳入“一岗三责”专项督查,采取明查、暗访、召开座谈会、总结交流经验等多种方式,推进政策措施落地、落小、落实。在鄂本科以上层次高校制定配套政策150多项,建立制度250多个。

  二是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目前,网上赌搏网站已在湖北17个地市州、102个县市区及各级产业园区建立了技术转移服务分中心或工作站,获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家(位居中部第一),培育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5家,建立创新驿站区域站点1家、基层站点4家,并在黄石、安陆开展“产学研合作示范市(县)”试点,在十堰、咸宁建立国家级和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形成了覆盖全省的技术转移服务网络。省教育厅在全省公办本科以上高校普遍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明确了工作职责,制定了绩效考核评估办法。全省高校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截至2017年,校企共建研发机构643个,成立创新创业俱乐部123个,学校建设科技孵化器8个,众创空间15个。

  三是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培育。省财政厅、网上赌搏网站在《湖北省科技计划及专项资金后补助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对开展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及围绕技术转移进行二次开发与技术熟化等促进科技成果与技术在我省转移转化的各类中介服务活动,按规定给予一定经费补助。对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省财政将配合有关部门,在现有省级科技专项资金中按程序予以积极支持。网上赌搏平台制定《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补贴管理办法(试行)》,从重大科技成果挂牌推广补贴、成果转化服务性收入补贴、二次开发补贴、成果熟化补贴、中介服务活动补贴、年度绩效评价等六个方面对中介服务机构采取后补助的方式予以支持,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四是大力开展成果转化服务人才培训。网上赌搏网站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华中技术经纪培育中心),按照“政府引导、行业管理、统筹协调、注重实效”的原则,不断完善培训制度、优化培训体系、丰富培训内容、加快平台建设等,建立了常态化、长期性的培训机制,在全省开展了多次技术经纪机构及经纪人专场培训会和技术市场培训活动,累计培训技术转移专业人才2000余人次,通过培训,初步培养了一支适应本区域和专业需求的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培育和扶持了一批从事技术转移、技术咨询、技术评估、成果转化及科技代理等专业化服务的中介机构,有效解决了我省技术经纪人短缺的问题。

  五是持续开展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三年来,网上赌搏网站联合各市州县科技局、科技服务机构和各级创新平台建立多方联动机制,面向县域企业、中小微企业收集技术需求,大力开展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组建17个“科惠行动”工作专班,深入恩施、十堰等地贫困地区实地走访企业了解技术难题,并带领专家进行实地技术指导。在各级科技部门、科技服务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共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4012项,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4年的601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066亿元,排名由全国第六上升至全国第二,充分发挥了政府政策引导、投入驱动、平台支撑和服务保障的作用。

  六是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近年来,省财政厅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积极支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重点促进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联盟,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运用。省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经费由2005年的150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331万元,为项目洽谈会成功举办提供了经费保障。

  省教育厅引导各高校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面向区域发展、行业企业、社会治理、文化传承等方面,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成果转化活动。据统计,2017年,全省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完成技术开发合同项目3557项(在鄂2003项),技术咨询合同项目830项(在鄂535项),技术服务项目4701项(在鄂2295项),转化成果391项(在鄂225项),相当部分项目是面向我省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省教育厅试点建设的5个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与县级以上政府签订校地合作协议20份,与涉农企业签订合作协议203份,建立综合示范基地18个,特色产业基地30多个,分布式服务站100多个,培训管理干部、农民1380人次,主要服务于我省四大连片集中贫困地区。湖北医药学院与协作企业武当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立“湖北省校企共建金银花精深加工研发中心”。华中农业大学柑橘团队,坚持免费为省内贫困地区提供优良品种和实用新技术,累计提供30余个品种类型的无病害优质接穗(芽)数百万个,建立了一批高标准的柑橘生产基地。学校在湖北恩施、十堰、黄冈、咸宁等30多个茶区和贫困山区推广茶园面积100多万亩,新增产值4.0亿元以上。

  三、推进产学研联盟建设及人才培育,创新脱贫攻坚

  一是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财政厅从2014年开始连续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研人员专项)”,选派优秀科技人员到“三区”提供科技服务,开展农科科技创新创业,培育本土科技服务人员和农村科技创新创业人员。围绕“三区”支柱产业,近三年,省财政共筹措专项资金3482万元,大力引导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推动“三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

  二是建设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农技推广联盟。湖北省农业厅以全国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为统领,统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相关项目,实施农业科技工程,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推广和新型职业农民三支队伍有机融合,建设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农技推广联盟,集聚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全面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围绕水稻、玉米、油菜、脐橙、萝卜、地方鸡、河蟹以及稻田综合种养、再生稻技术集成14个产业,通过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与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站点开展密切协作,共建试验示范基地、推广转化体系创新成果,帮助当地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全省已建立主推技术推广联盟135个,农产品产业技术推广联盟242个。国家和省级科技服务团队多次深入9个深度贫困地区进行科技帮扶。

  三是实施特聘农技员计划。为了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省农业厅不断探索加强贫困地区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的新途径。2017年农业部在14个贫困地区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试点,我省恩施州8个县市被纳入首批试点范围。2018年农业部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我省计划在9个深度贫困县实施特聘农技员计划全覆盖,以进一步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科技帮扶。

  四是加强科技培训引导。多年来,省扶贫办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雨露计划、职业扶贫提升计划等,着力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种养加技术和职业技能。1、大力开展短期技能培训。扶持有转移意向的贫困户子女,参加以转移就业为导向的短期技能培训,提高向非农领域转移的就业增收能力;扶持留守农村的贫困户子女,开展种养加等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与脱贫致富能力;扶持返乡创业贫困户子女,开展致富带头人专项培训,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产业发展能力和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2、大力实施“雨露计划”,着力抓好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仅2017年,累计投入1.45亿元财政扶贫资金,完成8.3万余贫困户子女职业技能培训,使贫困户子女学到了技能、提升了素质,增强了就业能力,增加了家庭收入。3、大力引导科技进村入户。利用“千企帮千村”、“三乡工程”等平台,把科技适时引入农村市场主体、种养加大户,增强农村种养加科技含量,增加总体收入的科技附加值,有效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五是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省农业厅围绕打造“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省农业厅针对深度贫困地区,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纳入职业农民培育范围,对有意愿参加培训的贫困户优先进行培训。按照“锁定对象、系统培训、跟踪指导、政策扶持”的思路,对各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进行培训扶持和引导,2017年在贫困地区共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5957人。

  六是服务决策咨询。截至目前,省教育厅在全省高校立项建设的基地共144个,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领域。省委改革领导小组10大智库中有8个依托省教育厅立项建设的高校任务基地。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已成为我省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咨询服务的重要力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组织编写和初步论证了《加快推进鄂西北地区成矿规律研究及找矿突破行动计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在深入调研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扶贫等情况后,为恩施市编写了《“十三五”金融扶贫规划》、《资本市场发展规划》及《硒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报告。

  四、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带动脱贫攻坚

  一是推动农业技术升级。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和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省财政厅通过安排现代农业专项资金(国家区域创新中心300个创新岗位),支持省农科院依托农业科研人才技术优势开展创新示范岗位建设。从2017年起,筹措资金支持省农科院开展“五个一”行动,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二是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省财政厅不断完善质量兴农财政支持政策,支持市县政府依托地方优势主导产业,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荆楚农优品”品牌创建等重点支农项目实施,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促进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同时,省级继续下放审批权限,实行资金、项目、招投标、管理和责任“五到县”,支持市县政府以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统筹相关资金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五、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支持脱贫攻坚

  一是加强科技资源整合,加大专项扶贫力度。围绕贫困地区优势产业、特色产品,网上赌搏网站2017年投入850万元组织实施科技精准扶贫专项项目34个,投入500万元组织实施鄂西民族专项项目10个,投入100万元支持保康县“三下乡”科技项目2个,建设了一批科技扶贫农业示范基地,推动贫困地区产学研合作,带动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共向37个贫困县投入科研经费3370.8万元,支持项目105个,其中投向9个深度贫困县1038.8万元,支持项目33个。

  二是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大网络扶贫力度。2017年网上赌搏平台研发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4个类别的农业物联网云服务平台,实现农产品从基地监控到质量追溯全链条服务,完成3家企业的物联网示范基地建设,完成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测试上线,在丹江口、竹溪等地新建基层信息服务站点130个,进一步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三是坚持精准摸排精准施策,加大区域协作定点帮扶力度。网上赌搏网站建立健全区域协作联系协调机制,切实履行郧西县区域协作扶贫牵头和定点帮扶职责。突出郧西种养殖方面的特色优势产业,安排资金350万元精准扶贫项目16个,有重点的组织实施产业扶贫,强化了郧西县“造血”功能。延续“一村一品”发展思路,推广“1+X”产业发展模式,支持长岗岭村以食用菌为重点,同时配套发展蚕桑、巨菌草等特色产业,全力支持工作队做好驻村帮扶工作。

  下一步,各相关部门将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5修订)》的有关要求,进一步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十条”及实施细则、“高校院所服务企业新九条”、“激励企业研发活动十一条”及实施细则、《湖北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湖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着力破除制约科技资源优势向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转化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应用,培育创新创业主体,积极应用新技术,培育新产业,打造新模式,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带动我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专此函复。

  2018年8月21日 

附件:

 已阅 8  打印   关闭 
赌lol比赛 十大博彩网站排行榜 金沙国际线上娱乐平台 太阳城娱乐平台官网 十大彩票网赌平台 临夏回族自治州林业局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 辽宁省统计局 嘉峪关市科技局 沈阳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