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赌搏网站

湖北政府网 |邮箱|计划管理|工作后台 |自科基金验收入口 |登录|注册

推进我省领军企业 率先固牢产业科技安全屏障

2023-03-28 10:37 网上赌搏平台


摘要: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提升我省重点产业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至关重要。课题组从我省光电子信息、大健康等万亿产业面临的科技安全风险态势出发,深入分析我省重点产业面临的科技安全风险,包括科技发展自主性风险、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安全风险、科技创新基础条件风险。领军企业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固牢我省产业科技安全屏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从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深入厘清我省重点行业领军企业应对产业科技安全风险的能力短板,提出建立完善产业科技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充分发挥领军企业在创新联合体中的牵头作用、聚集战略科技力量筑牢产业科技安全防线的对策建议。

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国际环境日益错综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重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习近平总书记2022628日在武汉考察时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从我省产业科技发展水平来看,与先进省市相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还比较缺乏,面向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还有待提升,支撑“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省重点产业加速发展的科技安全基础亟待夯实。为此我省需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从引领我省产业发展的领军企业入手,着力增加创新要素、前瞻布局战略科技力量,推进领军企业率先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二、我省重点产业面临的科技安全风险

在我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打造51020”现代产业集群之际,我省“光芯屏端网”、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面临颠覆性技术革命引发产业重大技术路线调整和产业重构,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引发的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安全风险。

(一)科技发展自主性风险

随着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发展采取的遏制、封锁与打压政策,对我国的尖端技术引进、海外高科技投资、国际科技合作等多方面都带来不利影响,加大了我省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仪器仪表、医药医疗器械等产业在关键性零部件、元器件、基础软件、关键材料与关键设备的产业链运行风险。例如作为首个突破500亿元、出口额连续7年位居全省第一的智能终端产业链头部企业—联想武汉产业基地,一方面其带动并承接了武汉显示面板产业高速发展,但另一方面其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核心芯片完全依赖进口,其持续发展受制于人,该类电子信息制造企业面临紧迫性卡脖子风险,若该类型企业供应链中断,会引发我省相关产业波动。目前,在我省智能制造产业中,高档数控系统、芯片、高档液压件和密封件等技术领域对外依存度仍高达80%以上;研发设计、生产控制、运维服务中的核心工业软件及系统与国外先进产品相比差距较大。因此,突破重点产业领域“卡脖子”技术导致的困境,构建高质高效、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体系,是我省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二)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安全风险

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下,全面强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科技支撑尤为重要。目前我省支柱产业高端产能仍显不足,新兴产业前瞻布局还不够,多个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原始性创新成果少,产业发展所需的共性技术研发能力较为薄弱,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安全风险防控能力亟待提高。例如我省医药制造业基础较弱,龙头企业少、企业规模偏小,众多企业尚未成为新药设计的主体。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如药物新靶点发现、疫苗分子设计等无法完成突破,影响到生物医药产业向高技术下游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范围扩展。从近年来我国未盈利新药企业上市/融资数量和规模现状来看,我省生物医药企业成长步伐较慢,与东湖高新区同时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苏州工业园区,其一类新药临床批件数量已达前者的10倍以上。湖北作为我国汽车产业传统大省,新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明显滞后,面临锂电池技术、电控技术、智能网联技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不自主可控的安全风险。在光电子信息领域,我省高端光芯片受制于人、超快激光器关键核心技术落后于人,先进光纤材料仍部分依赖进口。因此,要实现我省从制造业大省向强省转变,首先要加快培育头部创新企业率先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提升领军企业科技自立自强水平。

(三)科技创新基础条件风险

我省作为科教大省,拥有国内雄厚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拥有一批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科技工作者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我省企业科技人才的规模、质量与沿海发达地区还有差距,尤其是高端领军人才明显不足。首先是人才流失性风险,由于我省公共服务配套政策还不够健全,中部地区人才薪酬待遇不及沿海地区,人才待遇和激励机制的差距形成人才流动位移差,例如光谷企业核心技术骨干被外地挖走的现象屡有发生。其次是存在科技人才资源结构性风险:我省科技人才在区域分布上过于集中,省会城市以外的科技人才明显匮乏;另外,产业分布不合理,战略新兴产业高素质人才显著不足,如我省电子信息行业高端技术人才、应用型人才、一线管理人员都较为缺乏,不少微电子专业毕业生因就业不畅,转向从事软件开发等其他工作。

科技活动中的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是影响我省产业科技安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省行业内产学研用结合不够紧密,科教优势的本地转化度不高;同时,我省科技投入中基础研究投入占比较低,导致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科技基础不牢。如我省虽然也成立了一批依托高校的产业技术研究院,该类企业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同样存在持续研发投入与高端创新人才双向不足,孵化器与加速器功能发挥还不理想、缺乏有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化成果。

三、我省领军企业保障产业科技安全的能力

领军企业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规模、科技实力及社会影响力方面具有领先地位,透视我省重点行业领军企业保障科技安全的能力,厘清其应对产业科技安全风险的能力短板,对于固牢我省产业科技安全屏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主导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还不够快

我省领军企业纵向自我对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对比国内同期发展的行业对标企业,成长差距明显。为什么我省企业难以成长为具有千亿产值的国内龙头,与其创新能力的提升速度不无关联。对比激光器与智能制造领域的两个领军企业湖北的华工科技与深圳的大族激光(见图1)。可以发现,尽管近几年华工科技对比大族激光保持了较同步的收入增长速度,但是华工科技的增长,很大部分来源于新业务—以光模块为主的光连接件生产,而其初始的激光器及智能制造业务却被大族激光拉开了距离。

image.png

1  华工科技与大族激光营业收入对比图

(二)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国内领先企业有较大差距

实现企业科技自立自强,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保证足够的研发投入。而我省领军企业普遍研发投入强度低于国内外优秀企业标准。例如,对比我省医药行业龙头企业人福医药和国内著名医药企业(见表1),近三年人福医药的研发投入强度在逐年上升,由3.48%上升为5.16%,但与恒瑞等企业10%以上的研发投入强度相比有明显差距(国外医药巨头研发投入强度也普遍在10%以上)。人福医药的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较高,显示其研发成果较多地转化为专利等无形资产,表明其业绩增长压力较大,后续该类资产也面临减值风险。

1生物医药企业2021年研发投入情况对比

公司名称

研发投入金额(亿元)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

研发投入占净资产比(%)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

恒瑞医药

62.03

23.95

17.72

4.19

恩华药业

4.02

10.22

8.18

12.60

复星医药

49.75

12.75

10.28

22.93

人福医药

8.05

5.16

8.02

23.67

再次对比华工科技与大族激光:华工科技研发投入强度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2021年降为4.43%;而大族激光的研发投入强度总体呈增长态势,以超过8%保持投入优势(见图2)。由此带来两家公司在营业收入增长上的差距,并呈现出不同的产业科技安全风险防御力。


2华工科技与大族激光研发投入强度对比

(三)自主知识产权不足成为科技自立自强最大阻碍

以专利为标志的知识产权积累,是企业原始性创新的基础。2020年湖北省专利授权总量110102件,位居全国第12位,如果剔除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知识产权的增速就更为靠后,显示我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距。近三年,华工科技创新产出处于较高水平,实现了翻倍增长,但专利总数增长相比同行业龙头企业而言仍较为缓慢。截至2022年,华工科技及子公司授权专利1163件(发明专利372件),而大族激光同期拥有有效专利5043件(发明专利1002件);人福医药及子公司拥有专利总量304件,也远不及恒瑞医药的1152件。由此可知,我省领军企业以知识产权构筑的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防火墙还较为薄弱,加大高水平专利产出扶持力度是保障产业科技安全的关键环节。

(四)科技人力资源投入与开发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企业拥有的科技人力资源是企业创新的基础。对比激光行业我省领军企业华工科技和国内龙头企业大族激光的技术人员数量:从2017年到2021年,大族激光技术人员以38.03%增长率达到5266名,而华工科技以35.56%的增长率达到2055名。然而在引进高学历人才方面,华工科技的硕士及博士人数以493人超过大族激光的328人,显然华工科技高端科技人才的潜能还有待挖掘。

四、推进领军企业筑牢产业科技安全屏障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产业科技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支持领军企业建设关键核心技术安全可控、研发主体力量安全可信、科研基础条件安全可靠、科技成果产出安全可用的自主创新体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

一是建立由省科技管理部门主导的“领军企业科技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制度”。引导领军企业开展在全球产业竞争体系中基础原材料、核心装备、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的安全性审查,进行目标市场风险系统评估,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布局推进应用基础研究与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

二是制定“领军企业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营及管理”计划。鼓励其收购一批科研院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包括与高校共建虚拟实验室),长远谋划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背后的问题,提前布局应对断供禁运的“备份”方案研发,加快培育原始性创新能力。

三是实施“领军企业专利领航工程”,鼓励领军企业在科技攻关中保持战略定力,重视应用基础研究中高价值专利产出,推进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利组合与专利池,提升我省产业科技安全风险防御能力。

四是依托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构建“湖北产业科技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及“省科技安全风险评估专家数据库”。在各领军企业设置监测哨点,强化领军企业产业科技安全风险“吹哨人”作用,做好科技安全风险摸排及防控治理工作。

(二)充分发挥领军企业在创新联合体中的牵头作用

探索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以领军企业为中心,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通过给责任、给权限、给投入、给机制,要结果、要能力、要未来,促进各种创新要素向领军企业集聚。

一是在省科技计划中设立“创新联合体关键技术攻关专项”,定向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新型融合创新组织,形成“问题—团队”资源精准匹配、“技术—市场”快速迭代循环、“成果—产品”链内协同转化的体系化作战与总体创新能力。

二是实施“产业共性技术转移及运用工程”。鼓励领军企业发挥其规模资源优势和行业带动作用,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与场景应用创新中心,面向中小微企业开放科技设施平台,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产业创新生态,培育全产业链专精特新创业企业。

(三)聚集战略科技力量筑牢产业科技安全防线

一是支持领军企业创设以民间融资为主,政府引导为辅的技术创新基金,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对于助推产学研力量加快“研发—产品—市场”循环迭代的强效作用,围绕技术从有用可用到好用,加快推动风险投资与直接融资早期介入。

二是实施“技术领军人才培育工程”,改进与完善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运作机制,形成高校内“企业科学家”与企业内“战略工程师”的常态化人才互动交流机制,长周期支持领军企业联合高水平大学与科研机构承担国家及地方重大科技项目,开展原始性创新活动。

三是支持领军企业实施“国际竞争力拓展计划”,强化领军企业在国际国内技术标准、产业规则制定的参与意识与主导能力,推动我省战略科学家在国际产业组织中任职发声,卡位国际产业价值链制高点,深化国际技术合作,提升产业科技安全韧性。

注:本报告为2022年度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湖北省科技领域安全的影响和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2EDA017)研究成果。

项目负责人:庄越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 
十大网赌靠谱网址 PG电子游戏 澳门威尼斯人游戏 澳门新葡京娱乐城 伟德体育 来宾市林业局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 荆门市林业局 新余市科技局 宝鸡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