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科技赋能集聚英才 双创聚力稳岗促业
近年来,宜昌市科技局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致力于统筹各类群体就业创业,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就业工作。
一、搭建高能级平台,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
依托全市1029家科技创新平台,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一是实验室筑巢引凤,汇聚顶尖智慧。湖北三峡实验室集聚71名博士及448名研发精英,安琪研究院现有人员420人(其中博士18人),2025年已招引10名科研人员,科研团队具备扎实的人才基础。二是孵化器赋能护航,培育创业沃土。各类孵化器为高校师生、校友创业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创业服务,包括场地支持、创业培训、投融资对接等。全市43家孵化器和35家众创空间现有在孵企业超过1700家,创造就业岗位30000多个,形成了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培养了一批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形成了活跃的创新创业生态雨林。
二、激活高企动能,构建人才吸纳“主力军”
一是高企蓬勃发展,释放引才“强引力”。2024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76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3296家,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载体。以人福药业为例,其在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上成效显著:目前全公司各类科技人员达1520人,其中专职新药研发人员1122人。过去7年间,企业年均新增科研岗位超200个,持续为社会就业贡献力量。二是政策精准滴灌,助力高企“育英才”。出台《宜昌市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新物种”企业成长,有效提升了高新技术企业引才育才的积极性和能力,进一步增强了高新技术企业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
三、点燃高校双创引擎,激发师生创业“新活力”
一是政策红利护航,降低创业“门槛值”。创新开发“知识价值信用贷”“科技人才贷”等金融产品,为创业项目提供融资支持。“科技人才贷”自今年4月底正式落地以来,累计授信突破1亿元,发放362笔贷款,为329名科技人才提供专属信贷支持,覆盖从博士到中专毕业生的全层次人才。二是活动搭建舞台,催生成果“转化链”。定期举办“联百校转千果”科惠行动、科技成果高校对接会等活动,搭建企业需求与高校成果对接桥梁。发布市级“揭榜制”技术需求榜单,解决支柱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吸引了武汉智能装备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三峡大学等团队揭榜攻关。
四、拓展科研助理岗位,拓宽就业“新渠道”
市科技局积极推动科研项目承担单位设立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充分利用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基地平台以及园区自行组织的研发项目,充分挖掘非科技计划项目岗位资源,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科技服务机构等积极开发科研助理岗位从事学术助理、财务助理、成果转移转化、实验技术等工作。目前,全市各类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已设立科研助理岗位1600余个。
下一步,宜昌市科技局将从强化企业引才主阵地、提升平台聚才能力、完善金融支持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等方面,以创新主体集聚人才、以科创平台托举人才、以科技金融浇灌人才,全力抓好创业就业工作。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