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力共促 二级同创 打造赤壁科创新高地
近年以来,在网上赌搏网站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赤壁市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积极对接省委“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布局,加快实施“1356”区域和产业布局,大胆探索创新模式、不断增加科技投入,持续强化招才引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发展,成功列入全省21个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市、区)之一,先后荣获 “中国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级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等一批国家级、省级荣誉,科技创新呈现领先全省大格局。
一、创建工作基本情况
2020年3月27日,网上赌搏平台发布《关于公布首批湖北省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名单的通知》(鄂科技通[2020]7号),赤壁市被批准建设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为建设主题的创新型县(市、区)。一年来,抢抓机遇、创新思维、克难攻坚,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得到有力推进。
(一)加强领导。成立了赤壁市创建创新型县市领导工作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带头抓好创建工作。在市科信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科信局协调全市相关单位,全面落实创建工作具体事项。
(二)营造氛围。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赤壁市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创建相关事项。4月1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董方平同志召开调研座谈会;4月23日市政府召开专题常务会;4月26日市委书记盛文军同志、市委副书记、市长董方平同志召开专题座谈会。多次专题会的召开,充分调动了全市各相关单位关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为创建工作增强了强大动力。
(三)健全机制。迅速制定了《赤壁市创新型县(市、区)建设方案》和《赤壁市创新型县(市、区)建设2019-2021三年行动计划》,向各相关单位印发了《2020年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工作任务清单》,层层压实了工作责任,明确了目标任务。同时建立了考评机制,将创建工作纳入市直部门和乡镇年度目标综合考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合力推进的科技创新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四)强化保障。将创新型县(市、区)创建专项经费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出台了《关于创新人才发展机制 推进赤壁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五四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为创建工作进提供了资金、人才、物资等各方面政策保障,进一步夯实国家级、省级创新型县市创建工作基础。
二、重点推进措施及成效
为更好推动国家级、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创建工作,实现“二级同创”目标,赤壁市精准研判、找准方向、创新思维,通过“三力”共促,全面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有力有序推进创建工作全面落实。
(一)突出平台效应,进一步形成创新张力。一是组建湖北省赤壁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网上赌搏平台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建设全省县级市中唯一一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同时,根据主导产业发展的需求,同步设立了青砖茶、猕猴桃、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应急产业、大健康产业研究院所。市委、市政府给予编制、经费等支持;二是建设湖北技术交易大市场(赤壁)。2020年8月25日,湖北省技术交易大市场(赤壁)正式揭牌,为全省县(市、区)首家技术交易场所。近一年来,湖北省技术交易大市场(赤壁)先后开展技术交易项目78个,交易额达5.11亿元;三是成立赤壁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在全国率先创建县级综合性研发服务机构--赤壁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充分运用科研实力全面服务城市治理和企业发展。截至目前共招录博士4人、硕士13人、教授5人,引进20个专家团队,开展研发项目8个,成立高科技公司8家;四是兴建创新聚集区。为了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以聚集为重点,兴建了总体面积36000平方米的赤壁市创新聚集区,使之成为赤壁市高新企业的孵化器、科技成果的转化器、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协同共进的路由器。目前已入驻孵化企业74家,共计核心成员160余人。
(二)聚焦关键重点,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一是培育创新主体。为增强全市科技创新后劲,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2020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9家,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6家;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43家。两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了5.6个百分点,为赤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新动能;二是打造双创平台。2020年,赤壁电商孵化众创空间成功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引领全市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奋力开拓,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提供沃土。目前,全市拥有“双创”平台16个,其中国家级“双创”平台2个,省级“双创”平台5个,在咸宁市各县市区中排名第一;三是建立研发机构。为加快推进企业提高科研水平、实现技术突破,赤壁市出台了《推动“规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动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目前,已建立各级类别企业创新平台70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校企共建3家,省级服务平台1家;四是推动成果转化。2019年全年成功认定省级科技成果登记8个,2020年认定科技成果登记10个;2019年完成了科技成果转化目标任务8个,转化金额222.3万元,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9.4亿元、技术交易额2.8亿元;2020年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1个,转化金额464.6万元。
(三)保障多元要素,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一是强化政策引导。赤壁市先后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办法》《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建设的若干意见》近期即将出台赤壁市落实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若干措施。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激发企业科创活力;二是兑现政策红利。2020至2021年,赤壁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各类创新主体,就创新成果、专利授权、项目建设、荣誉评定等各方面奖励资金6872.82余万元。通过落实奖补政策,极大激发了全市上下创新主体加大科创投入,增强推动创新驱动的信心和决心;三是加强科技指导。为推动全市享受科技服务,深化科技指导效果,改革了科技特派员选聘制度,建立新的选聘机制。全年认定个人科技特派员43人,法人科技特派员单位3家。同时,正在积极研究“科技副总”机制,选派优质专家入驻企业,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四是激发创新热潮。以举办全省首场科惠活动为载体,激发大众创新新热潮。2019年8月,省经信厅在赤壁市成功召开了“湖北省产学研合作对接赤壁专场”现场会,武汉大学等院所与霍尔科技等6个企业“牵手”成功;11月网上赌搏网站在该市举办了为期两天的“湖北省技术合同登记和技术经纪人培训班”,该市超过60家企业和中介机构参加了培训。2020年8月,该市成功承办“联百校、转千果”科惠行动2020科创湖北云对接首场活动——咸宁·赤壁专场,聚焦赤壁重点产业,以“厅长搭台、市长引智”方式,现场遴选6项企业技术需求张榜招贤,吸引40名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代言人和专家团现场揭榜竞标,2小时的直播吸引共计121万余人在线观看,截至活动结束,含发布的9项需求在内的69项咸宁地区企业需求已被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13家高校院所揭榜102项次,累计意向交易金额1.7138亿元。活动现场,还举行了长江中游城市综合科技服务平台赤壁示范等6项产业创新项目举行签约仪式,签约金额达到1994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当前,赤壁市创建国家级、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工作正如火如荼,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需优化解决,主要包括:创建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投入有待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有待壮大;传统产业质量不高、结构有待优化。
2021年,赤壁市将全面实施《赤壁市创新型县市建设方案》,着力开展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行动,实现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和创新园区发展两个突破,推进创新资源集聚、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生态优化和科技创新惠民四个工程,加快湖北省创新型县市和国家级创新型县市建设,实现“二级同创”,以利争取和吸引更多的发展资源。
(一)拟组建科技创新集团。
(二)进一步做实赤壁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做强湖北省赤壁产业技术研究院。创建特色鲜明、资源共享、影响带动力强的区域科技创新研发机构,着力解决该市企业发展中技术上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三)拟建赤壁市生物技术中试研究基地,建设集生物技术研发、中试放大、现代化生产、市场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开放平台。
(四)加大科技金融服务产品创新力度,积极对接科技金融“滴灌行动”落实落细,助推我市乡村振兴。
(五)组织和开展“企业沙龙”活动,着力科技赋能,技术创新,人才引进,智力储备、优秀企业家群体培育,更好地服务赤壁高质量发展。
(六)做实湖北技术交易市场(赤壁),加快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
(七)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全年拟组织25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八)加大企业研发机构的建设力度,力争2021年底全市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40%以上。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