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转型升级的郧西方案 老树新枝更著花
“科技是强心针,也是催化剂,让我们老企业强筋健骨,焕发出了新活力。”说起科技给企业带来的改变,郧西神雾岭茶业和真武酒业的负责人有着相同的感叹。插上科技的翅膀,以前“老态龙钟”的企业如今活力四射。
曾几何时,郧西安家乡神雾岭茶场与竹溪龙王垭茶场、竹山圣水茶场齐名,“在十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该茶场1980年就达到3000亩,出产的茶叶供不应求。可2010年以后,神雾岭茶场的名字慢慢被人淡忘。“茶园老了,加上疏于管理,茶叶产量低,品质也不好。”面对困境,茶场法人代表陈坤心急如焚,“老企业的牌子,可不能毁在我们手里。”
2014年,陈坤开始接手神雾岭茶场。“我们按照福建的茶园标准,对茶园进行改良,可始终达不到效果。”就在他束手无策的时候,网上赌搏平台精准扶贫工作队进驻郧西,省农科院果茶所的专家来到了神雾岭。
以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助理研究员郑鹏程领衔的专家团队,结合当地土壤、气候特点,提出首先对茶园进行疏密处理,挖掉三分之一的茶树。同时,在茶树中间套种豌豆等作物,以草制草。
三月上旬的一个下午,站在海拔680多米的茶园,陈坤感慨不已。在他的眼前,一片茶树的叶子呈现枯黄,而相邻的大面积茶园则是一片翠绿。“这些青绿的就是改良过的,和没改良的茶树有天壤之别。”
茶树改良只是第一步。让陈坤头疼的,还有病虫害问题。由于树龄大,抵抗力差,“一发病虫害不得了”。去年,郧西县科经局副局长崔业国得知陈坤的烦恼后,立即帮他在全国寻找防治病虫害的专家。经过一个多月的寻找和沟通,终于将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的专家曹春霞请来了。
一张防治病虫害的立体生物防控网随即张开:茶园里安装太阳能灯诱杀害虫、安装喷灌系统喷洒生物农药、种植特殊的草以草治虫……
茶叶的品质提高了,如何提高利用率呢?在专家的指导下,红茶项目启动了。“以前用新梢的尖尖做绿茶,尖尖下面部位的叶片浪费了,而这是现在我们制红茶的好原料。”陈坤介绍,现在用到的几项专利技术,都是专家无偿提供的。“这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茶叶利用率的提高,更是产业链的延长,给周边村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茶场吸纳周边50多位村民就业,村民们一年到头都有活干。”陈坤说,去年,茶场销售“子牙红”绿茶5000多公斤、红茶500多公斤。今年,有了科技加持,绿茶产量能达到7000余公斤,红茶产量能超过1500公斤。
无独有偶。该县真武酒业的升级也是科技在助力。真武酒业也是一家老企业,其前身是成立于1968年的郧西国营酒厂。建厂初期,该酒厂在十堰颇有名气,后来酒厂渐渐沉寂。2010年,郧西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对酒厂进行技术改造,更名为真武酒业。
“我们以前主要生产白酒,但一直缺乏拳头产品。如今有专家指导,开始生产果酒和拐枣酒,市场一下子好了起来。”在真武洒业生产车间,公司生产经理阳建波侃侃而谈。
2019年,在网上赌搏平台牵头下,来自湖北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和核农技术研究所的专家杨德,将拐枣果酒开发技术带到了真武酒业。“专家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拐枣施肥、修剪技术,还教我们分离拐枣果肉和核籽,利用率大大提高。”阳建波介绍。
走进公司果酒生产间,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这就是他们生产的拐枣酒,今年可以进入市场了。”崔业国对公司拐枣酒销售十分看好。
专家坐镇,公司建起产品研发中心,对林果饮料、果酒、配制酒进行深度研发。“如今,我们每年在科技方面的投入超过500万元。”阳建波告诉记者,该厂还计划投入数千万元打造年产800吨的果酒项目、展销中心,建设酒文化长廊和酒博物馆。“我们还和专家携手,研发草莓酒、桃子酒、苹果酒、桑葚酒等果酒。”阳建波介绍,公司有望2025年产值超2亿元。
今年,酒厂根据在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列出了一个技术清单,专家按照单子开展技术攻关。阳建波说,有了专家作后盾,企业信心足得很。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