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科技局多措并举提升医学科学研究水平
近日,十堰市湖北医药学院胚胎干细胞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阮绪芝和郭兴荣博士科研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杂志Nature旗下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STTT, IF13.493)上发表了题为“BARMR1-mediatedsorafenib resistance is derived through stem-likeproperty acquisition by activating integrin-FAK signaling pathways”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首次阐述了新基因BARMR1通过介导肿瘤干细胞的干性调控肝细胞癌的预后不良及对肝癌临床一线用药索拉菲尼耐药,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预后标记物及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今年湖北医药学院副院长、十堰市太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罗杰与其他科研单位合作发表在世界顶尖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影响因子高达70的杂志上发表《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CHINA》,详细阐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中国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及临床表现特征及处理措施,向世界科学家及医生介绍了我国治疗新冠肺炎的做法与经验,为全球抗御新冠肺炎做出了相应的贡献,该篇文章也成为2020年高被引热点文章,被引率高达1313次。
这两项研究成果的取得是十堰市医学科研成果的一个缩影,也体现了十堰市医疗卫生科研水平的实力。
近年来,十堰市科技局高度重视医疗卫生领域科技创新工作,加强分类指导,优化创新环境,积极发挥高校及医疗机构的科研优势,不断提高全市医学科学研究水平。一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组织科技攻关。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组织立项新冠肺炎防控技术引导性应急科研项目75项,为科学有效提升疫情防控能力提供了科技支撑。二是集中优质创新资源,建设创新平台。支持和鼓励高校及医院充分发挥学科、人才、科研三位一体优势,准确凝炼科学问题,明确研究方向,围绕优势学科、特色专科,积极组织申报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目前,十堰市共有医学领域省重点实验室2家,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家,在全省市州中位居前列。今年十堰市的武当特色中药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胚胎干细胞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在全省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三是营造优良创新环境,强化科技服务。积极主动上门对接,开展一对一服务,帮助解决创新主体需求。建立科技专家库,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用心用情竭诚服务,当好科技创新“店小二”。举办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校院所与企业对接活动,湖北医药学院与湖北神农本草中药饮片公司、湖北长江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十堰市农科院与湖北金水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四是积极承接科技专项,争取政策支持。组织推荐优秀项目积极申报国家、省级科技专项,参与高水平竞争,争取经费支持。今年,十堰市医学领域申报国家、省科技项目100多项,目前拟公示入围项目12个,拟获省科学技术奖励4个,其中拟获一等奖1个。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