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林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发展深度融合
近年来,神农架林区围绕全国首批国家公园建设和全省首批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始终坚持遵循生态保护规律,全方位提升生态文明意识,各项试点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成效明显。
一是强化自然生态系统底线和分区管控。严格实行“三类五档”管控要求。将神农架国家公园1170km²范围划分为世界级自然保护地、一般自然保护地、生态管控区“三类”和世界级自然保护地Ⅰ级核心区,世界级自然保护地Ⅱ级核心区、世界级自然保护地缓冲区、一般自然保护地、生态管控区“五档”,落实管控分区正负面清单管理,切实推进依法保护、科学保护、系统保护。
二是提升智能化监测管护能力。加快智慧林业建设,构筑生态资源“一张图”“一张网”,以科技信息化推进森林防火、资源管护现代化。深化运用北斗巡护终端等技术手段,完善信息指挥、视频监控、巡检监控、无人机巡航等管护系统,构建巡护监管、动植物监测、林火预警等8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化管理中心,建立资源管护数字化平台,推动建设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实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全监控,提高资源管护科学化水平。
三是搭建高水平科研平台。以“神农架国家公园科学研究院”为依托,同中国林科院等大专院校共同建立专业文献、自然资源、环境监测、实物标本4个数据库,建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神农架金丝猴研究基地等16处研究平台,全要素监测体系和科研支撑能力不断提升。通过开展本底资源综合调查、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编目、金丝猴种群数量普查,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出版专著5部,申请受理国家专利4项,获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3项,5项科研成果分别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