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构建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体系 助力科技型企业跑出发展加速度
近年来,黄石市科技局深入实施科技金融服务“滴灌行动”,探索构建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培育机制,形成了“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期高新技术企业—成熟期科技创新龙头企业”服务体系,纾解科技企业融资困难,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
一、解决企业难题,建设初创期企业“科技港湾”
针对初创期科技企业,依托黄石“四区N园”战略布局,建设初创期企业“科技港湾”。一是健全完善信息共享机制,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联合人行黄石中心支行建立科技企业信息库,将科技企业纳入其中,实现信息共享的动态化管理,帮助银行及时掌握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资金需求,对入库企业开启“绿色通道”,优先享受各类科技金融产品。截至2022年底,全市科技金融入库企业已达到1679家,其中有530家企业获得科技贷款余额139.11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覆盖率达31.57%,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9%,高于全市各项贷款余额平均增速10.1个百分点;二是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磁湖汇·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引导各银行与孵化器签订授信合作协议,协调金融机构对孵化器推荐的科技企业优先支持并给予优惠利率,目前全市各银行已支持孵化器内科技企业8家,发放贷款1600万元,对科技小微企业贷款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给予25-80个BP优惠;三是健全完善配套机制。引导各银行针对科技企业融资设立专营机构、单独授信审批、单独风控管理。汉口、中信、工商、建设等银行分别成立了科技金融服务分中心,组建了科技金融专门团队,设立了科技支行,引进“信贷工厂”运作模式,从授信业务发起到审批,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一条龙式”高效服务,并提高科技贷款不良容忍度,建立了单独的风险拨备机制。
二、完善多层次金融服务机制,当好成长期科技企业“店小二”
为更好更优服务成长期科技企业,提升科技金融服务水平。一是牵头出台了《黄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黄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补充条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对科技企业贷款担保费实行全免,探索建立“市区联动、银企对接”工作机制,进一步降低科技信贷风险,扩大企业融资渠道。截至目前,累计为黄石82家科技企业发放科技信贷99笔合计2.37亿元;二是加强与人行黄石中心支行等部门合作,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黄石市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的实施意见》《关于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服务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建设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引导贷款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贷款的238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先进制造领域有137家,生物医药领域有25家,新能源领域有36家;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联合市融资担保集团利用“科担联合贷”政策开展融资服务,湖北银行利用该政策,向大冶市劲鹏制盖有限公司发放1000万元纯信用贷款,成为全省地市州发放的首笔“科担联合贷”。同时,支持人行黄石中心支行主动为科技型企业上市提供征信、外汇、账户等金融服务,目前全市已上市企业共8家、其中科技型企业7家,4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均为科技型企业,有365家科技型企业在武汉股权交易托管中心科技板挂牌交易。
三、发挥龙头链式带动作用,撑起成熟期科技企业“金翅膀”
积极融入“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发掘龙头科技企业的信用辐射功能,加大对高新技术类产业链科技金融支持力度。一是主动对接全市科技型企业重大项目资金需求,推进科技金融支持全市谋划实施亿元以上项目,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300亿元;二是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鼓励支持全市智能装备、PCB、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企业参与科技金融银企对接活动,为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务。2022年12月末,全市各银行对17条产业链核心企业授信305.06亿元,贷款余额92.76亿元;三是联合人行黄石中心支行,通过“科技金融+供应链场景”,整合核心企业“主体信用”、交易标的“物的信用”、交易信息产生的“数据信用”,成功创新“供票融资+再贴现”的供应链科技金融新模式。黄石地区累计开立供应链票据1.04亿元,办理供票贴现1.04亿元,再贴现40万元,各银行供应链票据专项授信额度突破10亿元,服务科技企业及其上下游小微企业50余家,节约财务成本400万元。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