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开发区·铁山区:集聚创新“强磁场” 激活科技“主引擎”
开发区·铁山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科技创新为主战场,出政策、建平台、聚人才、优环境,补足产业链,做强创新链,努力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创高地。科创引擎活力迸发,经济发展动能澎湃。
一、搭平台优服务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近年来,黄石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获批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新技术研发服务的需求也日渐增多。去年9月,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校地合作的新型研发机构——黄石创新电子信息研究院成功落地并实质化运营。该研究院专家团队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龚健雅领衔,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院长龚威等十多名学科带头人组成,围绕“光芯屏端网”产业链条,整合国际国内科研院所、企业、检验检测机构等各类创新资源,为企业提供创新研究、技术难题攻关、生产工艺改良等服务。在前期深入调研永兴隆电子、西普电子、星光电子、星河电路、宏和电子等20余家电子信息企业,并仔细梳理产业需求、沟通协调的基础上,研究院与区内企业合作,聚焦电子信息产业的共性课题同步开展4项技术攻关。
今年,开发区·铁山区将继续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培育行动,做好“武大+”文章。以研究院为基础扩展的武汉大学(黄石)技术转移中心位于光亮智能显示产业园,正在进场施工,将建设检测中心、孵化基地、实训基地,已确定5个意向入驻项目。去年,开发区·铁山区新增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实验室,1家省级研究院,全区累计创新平台达到181个。2023年将推动联新显示、广合精密、世星药业申报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预计全年新认定10个以上研发平台。
二、培育建强创新主体 以研发促企业效益提升
近日,2022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揭晓,由湖北博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生物饲料发酵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得2022年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授权发明专利25项,发布标准6项,发表论文252篇(其中SCI收录89篇)。近3年,项目成果在15家企业应用,新增产值122.67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开发区·铁山区始终坚持培优育新,梯队式培育创新主体,着力完善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支撑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体系,制定出台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30条,推进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去年,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4家、新物种企业7家。
三、招引科技人才 凝聚创新发展资源
近年来,开发区·铁山区以项目为载体,激发人才创新潜能,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不断招引科技人才,凝聚创新发展动力,人才效能显著提升。过去一年,开发区·铁山区积极对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实地走访,以项目招引人才,引进科技项目28个,其中高学历人才项目5个,各类研发平台招引人才262人。
作为黄石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聚焦产业链建设,开发区·铁山区着力搭建梯次人才引育新体系。一方面,主动“引”专家人才。开发区·铁山区精准对接武汉高校院所举办招才引智活动,抢抓省市人才引育政策机遇,柔性引进省市“服务产业专才”专家36名,“校企共享”博士12名到辖区企业任职服务。另一方面,广泛“招”产业人才。开发区·铁山区与省内外10余所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吸引1.1万人次高校毕业生来开发区·铁山区就业创业、实习实训。探索头部企业、重点项目人才引育定制服务,帮助广合科技、联新显示等企业引进技能员工5000余人次。同时,着力“育”技能人才。开发区·铁山区支持东贝集团、上达电子等企业分别与湖北理工学院、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共建产业学院,培育高技能人才。
既要人才引得来,也要人才留得住,开发区·铁山区完善推行“五高”人才黄金十条等扶持政策,对人才从生活、交通、租房、购房等方面进行补助。2022年,开发区·铁山区引进新认定“五高”人才98名。今年,开发区·铁山区将持续加强人才项目引进力度,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依托黄石创新电子信息研究院引才,发挥国青人才技术优势,针对性解决西普电子、永兴隆电子提出的产业共性技术难题和企业个性技术难题。坚持“走出去”,加强人才项目引进力度,加强与武汉大学合作,对接武大科技园、武大深圳研究院、留创园等,引进高科技和高学历人才项目。
四、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提升区域发展“硬核”实力
去年,开发区·铁山区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第七届“创业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及第五届“中国创翼”创新创业大赛,以“推改革、建平台、选项目、抓服务”为重点的黄菁汇孵化器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连续多年入围全国第二方阵,获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等18项省级及以上荣誉,现有在孵企业总数173家,去年,众智自动化、湖北楚德药业等13家在孵企业获评为高新技术企业。
除以赛促创,激发企业创新创业积极性,开发区·铁山区还致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把科普服务送到千家万户,让“科普之翼”更强劲。去年,开发区·铁山区科学素质提升工作成绩斐然,全区新增3个省级,6个市级科普项目,开展各类科普活动超过50场,发放科普宣传册、图书累计超过10000册,惠及人群超过10万人。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