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高新区: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助力黄冈主城崛起
湖北黄冈高新区在2024年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综合评价中位列第88名,在178个国家高新区中进入中游行列,首次进入全国百强高新区行列。
突出科技同兴,深入推进共建共享。一是资源共享。全面落实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要求,明确黄冈高新区主导产业,编制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在“一区多园”品牌共享、政策共享、数据共享、平台共享等方面持续发力,逐步形成了以黄冈高新区为创新极,串联八个县市工业园区的协同创新组团。二是产业同链。抢抓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机遇,主动对接东湖高新区,着力打造产业协同示范区。一方面深化“光谷第九园”合作机制优势,推进人员共派、资金共投、产业共建、绩效共考、要事共商,加强与长江存储、华星光电、712所等龙头企业互动,着力打造华中光电材料产业基地;另一方面,进一步擦亮合规化工园金字招牌,大力发展原料药、医药中间体,承接圈内生物医药项目的外溢和转移,着力打造绿色原料药生产基地。
聚焦创新主体,系统开展梯度培育。一是多领域开展入库培育。不断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新物种企业”全链条梯次培育体系。系统梳理区内规上工业、服务业、建筑业,以及招商引资新投产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中非高企清单,落实园区分片包保,深入企业调研发动,对照高企、科小认定标准,筛选出了一批有条件、有潜力的企业纳入培育库。102家企业入选湖北省科创“新物种”瞪羚企业。进一步激发科技业主的创新主体意识,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全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完成58亿元。二是实施“益企行动”强化业务培训。以“益企行动”为主题,举办科技政策宣讲、高企授牌、高企申报培训、银企对接等活动19场次,组建专班对中电光谷、融创“星”城等科创载体内入驻的中小企业进行高企申报专题培训。在核心区科创载体平台中挖掘签约高企33家,同比增长30.2%。三是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实施制造焕新行动,支持企业以智能化升级、集群化发展、服务化延伸、绿色化转型、安全化管控为方向,加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业态、新模式的融合应用,2024年以来,共为企业兑现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工业高质量发展等奖补资金9000余万元。截至目前,区内已培育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4家。
建设专业园区,全面提升创新能级。一是深化平台引领。按照市委、市政府明确的“前后台”一体化平台建设思路,完善黄冈(光谷)离岸科创中心“前台”运行管理制度,孵化引进产业化项目3个。加快后台创新载体建设,启钠高性能电池正极材料中试基地、湖北省医药化工成果转化中心建设已经启动。为智汇谷区域研发中心引进专业运营团队。支持大学科技园对接宁波甬港现代创业服务公司组建甬黄企业合作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在2024年国家级孵化器考评中获得B级(良好)等次。二是完善科技服务链条。黄冈高新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站获批省级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站。湖北省中科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考评中获工业组第一名。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共建的黄冈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心已经正式揭牌运营。高新区科技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链条进一步延伸。三是强化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以用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科创供应链平台,共入驻科技型企业2986家、发布需求2500余项。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