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
2月25日,黄冈市科技工作会议在黄州召开。黄冈市科技局党组书记胡华同志主持会议并讲话,黄冈市科技局局长熊卫作工作报告。黄冈市科技局领导班子成员,各高新区管委会分管同志、各县(市、区)科经局和市科技局科室及二级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通报了2020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传达了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蕲春县、武穴市、黄州区、麻城市科经局和黄冈高新区科技统计局作交流发言。市科技局分管领导分别就2021年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安排。
胡华指出,过去五年,全市科技系统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科技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如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企业规模偏小,创新人才匮乏,创新平台实力不强等。全市科技系统要切实增强加快创新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干、比、抢、拼、闯”的状态和作风,补齐短板,夯实平台,激活企业,驱动人才,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胡华要求,“十四五”和2021年的科技工作,要大力实施科技创新“1234”工程,即一廊、两区、三大行动计划、四大平台。打造一条黄冈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做实做强黄冈国家级高新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施教授回乡行动计划、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千企联百校”行动计划;推动科技研发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技孵化平台、科技服务平台提质增效,为把黄冈建成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要补齐创新投入短板。各县(市、区)科经局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确保各县(市、区)财政科技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鼓励支持企业组建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要补齐创新平台短板。统筹推进创新平台和工作平台建设,支持黄冈高新区争创国家百强高新区,深化拓展千企联百校,谋深做实教授回乡工作,既要“一轮明月”,又要“满天繁星”。加快推进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黄冈高新区、黄州区、团风县、浠水县、蕲春县科经局要迅速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在大健康、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临空经济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重点平台和项目。要补齐创新主体短板。深入企业逐家分析辅导,切实提高高企认定通过率。要补齐创新人才短板。扎实开展教授回乡、科技副总、科技特派员等工作,狠抓人才引进和项目落户,努力实现教授回乡工作“开门红”“全年红”。
胡华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全市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深入推进科技系统廉政建设。要紧盯科技创新指标,建立信息报送、工作推进和考核督办机制,创造科技驱动高质量发展新业绩。
熊卫指出,“十三五”时期,全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市R&D投入由7.87亿元增至15.36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由138家增至391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130.46亿元增至242.2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由16.8亿元增至42亿元,分别增长95%、183%、86%、150%。黄冈高新区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千企联百校”、科技副总等工作受到省政府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五年来,我们坚持高位推进,创新驱动导向更加鲜明;聚焦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动能加速发力;深耕市校合作,创新创业活力显著增强;落实人才新政,创新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主动担当作为,交出大战大考高分答卷。
熊卫强调,“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全市科技部门要准确把握新机遇,主动迎接新挑战,系统谋划好新时代科技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今后五年,实施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就是“1234”工程,力争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8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5%,引进2000名以上教授回乡专家人才、科技副总。
熊卫强调,2021年要重点抓好七项工作:实施党旗领航工程,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实施科技赋能工程,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全域创新工程,进一步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实施教授回乡工程,强化科技人才保障;实施创新生态优化工程,优化科技营商环境;实施科技惠民工程,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切实加强科技系统自身建设。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