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抗旱减灾 科技特派员在行动
“大豆作为马铃薯后茬正处于鼓粒期,也到了需水的关键时期,能否按预期增收一季大豆,及时浇灌补水十分关键。”恩施州第一批“硒谷英才”李求文、州级科技特派员钟育海等专家近日深入田间开展抗旱救灾减损科技服务活动。为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安排部署,按照全州科技创新大会具体安排,最大程度减轻旱灾损失,州科技局积极引导和动员全州广大科技特派员主动作为,积极开展抗旱救灾减损科技服务活动,一大批科技特派员奔波在一线,为抗旱保产提供技术支撑。
今年旱情发生后,州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李求文及科研团队,迅速行动,先后深入恩施市17个乡镇,带领科研团队全力落实农业科技服务队抗旱技术指导和农业科技服务包保责任。8月17日,恩施州科技局主要负责人带领相关科室负责人深入乡村振兴联系村小青垭村,查看村民饮水、农业用水情况,要求驻村尖刀班成员要深入田间地头、村民家中帮助解决因旱实际困难,尤其是村民饮水问题,要多想解决办法,保障村民正常生活。
“最近几天我一直都在山里基地忙,指导企业抗旱救灾。”8月19日,电话问询恩施州科技特派员王甄时说到。王甄服务的企业是湖北省宣恩县明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目前,基地马铃薯正处于结薯期,需要冷凉湿润的环境,但是由于极端干旱高温天气,很容易造成植株缺水缺肥,在她的指导下,为企业提供了2万余元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中、微叶面肥及农药,进行叶面喷施,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和植株生长势,同时为植株补充后期薯块生长所需营养元素,以降低后期生产损失。同时,指导企业时刻关注田间情况,有异常立即联系技术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近期,恩施州魔芋中低海拔净作及套作均出现较严重旱情、高海拔净作出现轻度旱情、高海拔套作及林下套作旱情暂未受到旱情影响。“浇水、遮阴、覆盖、补肥是魔芋抗旱的8字要诀,其中浇水需要在保证人畜饮水的前提下合理调配水源,傍晚适度灌溉,也可利用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遮阴可利用遮阴度40%-60%的遮阴网紧急遮阴,特别是中低海拔净作魔芋尤为必要;覆盖可以利用稻谷壳、松毛、枯树落叶、玉米秸秆等方便易得的材料进行,在保墒的同时降低地面温度;补肥是傍晚喷施低浓度的磷钾肥作叶面肥,减轻或缓解高温干旱危害,但要防止高浓度的叶面肥烧苗。”近期,恩施州农科院魔芋专家、国家三区科技人才刘二喜结合服务咸丰企业魔芋基地情况及州内其他魔芋基地实际情况,给出了以上抗旱建议。
“最近你们要带好头,主动开展技术培训,加强田间管理,引领做好示范。”州级科技特派员马俊杰在跟服务企业建始绮丽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说道。建始绮丽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是武陵良繁星创天地运营主体,作为省级星创天地,拥有10名创业导师,先后指导创业团队和企业26个,常年开展培训、交流等创新创业活动,具有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年旱情发生后,我们积极组织村民,就果树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开展培训,先后开展10场次培训,培训达560多人。”武陵良繁星创天地法人刘亚宁说道。
据悉,州科技局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县(市)科经局、各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要为科技特派员创新开展科技服务创造条件、提供便利;要求各级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等农业科技服务平台载体,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和平台综合优势,开展职业技能、科技政策、创业孵化等专业培训,加强对旱情报收进行科技指导服务;要求全州科技特派员抗旱救灾减损科技服务要围绕抓好灾后生产恢复,力争做到“两覆盖、两结合”,即有科技需求的受灾地全覆盖,县、乡主导产业科技需求全覆盖;与受灾地的灾后复产统一安排部署相结合,与星创天地、农业科技园区、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等科技平台科技服务活动相结合,全力做好抗旱救灾减损科技服务。
附件:
